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

高雄文化院與德教會-蔡文


高雄文化院與德教會- 蔡文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德教奉祀五教教主,乃為「萬善歸德,五教同宗」,達到「普天皆化,世界大同」的境界,並希望「五教興德並揚,以德實踐,以範示人」,強調「德」為五教的根本。而文化院以「道」為宗旨,以「德」來落實於民間,發揚神德,強調五教平等、五教互惠互助、五教一體,希望能「基於道教,聯合五教,共創人間天堂」。此外,德教規定十章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智」,作為會員的行為標準,則與本院的十大德義相同,故在性質及方向上頗相通。


不過最重要的是,文化院與德教皆同樣以「飛鸞教化世人」的方式,向全世界推廣「道德文化教育」。所謂「鸞」是古時一種像鳳凰的鳥,鸞平常不輕易開口鳴叫,但只要一開口,人們便認為是一種吉兆喜訊。而「鸞筆」是宗教界用來溝通神與人間的橋樑,由人持鸞筆寫字成句成文,可以表達眾神對人間的關懷。故透過神明的善意教導,可使眾生透析天地的原理、生命的奧妙;此種「天人合一」的方式,也使眾神易於協助人們解決生活難題。因此,鸞文是感動人們性靈的話語,讀到鸞文,等於聽到鸞音,只要我們聽得進去,做得出來,就一定受益無窮,也表示吉祥的日子即將到來。前面提到,本院鼓勵信眾至廟「聽神講道」,便是採取扶鸞的方式;亦即執鸞人在寧靜中,精神專注地承接神意,動筆轉達神意啟化眾生,教導世人行善積德。在此過程中,由於神佛胸懷慈悲,態度客觀,凡事講理,遇事非但不用神權強人所難,且以啟發引導的方法鼓勵人發揮潛能,超越神佛經典。


故研讀不同時空所扶的鸞文,可由多角度了解人生大道,一種普遍適用於眾生,不阻礙社會正常發展的真正大道。故以扶鸞作為教化的方式,是一種活知識的應用,不但可以因材施教,且可發揮適時應機的教化功能。而此種扶鸞式的教育,雖是一種方便法門,然對於扶筆的鸞生而言,基本上也需具有高度的涵養,才有可能完整表達神意。對於鸞門的學生而言,一篇大公無私、內容豐富的鸞文,亦須由人去細心體會並實踐出來,才真能感受到道理的珍貴、鸞理的奧妙。德教界對於扶鸞工作頗為虔誠,因為扶鸞可弘揚真理、教育眾生,協助人們破解迷惑、修養身心,更可指導宗務,達致圓融。故德教界皆喜把鸞文印成善書贈送各界,尤其泰國紫真閣更定期以中、泰文發行專書,而吉隆坡的濟仙閣也翻譯成英文版本。泰國紫真閣沈閣長曾回憶道,當初他也是對鸞書裡的鸞文感到有趣,才增加他對人生的了解。


尤其是在他面臨泰國經濟風暴、事業受到衝擊時,也因為領悟到神佛的啟示,才安然渡過危機。記得,一九九五年本院應邀參加第三屆世界德教敦誼圓融大會時,曾有來自大陸的朋友,由於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工作,非但對遠方父母掛念不已,且對前途更是茫茫,故想請示神佛以解心煩。本院神佛居於「鸞鳴到處結瑞祥渡緣人」的原則下,慈悲地為他們開示有關前途、婚姻、身體、子女等方面的疑惑,並鼓勵他們在異地仍不忘禱告父母健康,以達到「孝為成功之本」;至於身處異國,卻非「離鄉背井」,而是「男兒志在四方」,舉凡天下無處不是家,皆可有用力之處,故依此抱懷始可作策於國家之未來。


最後祂並分析時局,鼓勵中國人無論身處何地,皆有用力之地,也各有成人成己之時;尤華夏五千年居有天下之大勢,天理循環五百年一天運,中國人自明朝中葉後期即淪落苦境,惟五百年苦盡後自有復始之日;故凡中原人人知所命轉,且逢此機運,皆當為國民竭盡己力,以迎華夏復盈之日。


目前,德教界透過扶鸞,經由神佛的指示,發現一件最震撼人心的事──「找到德教的根源是道教」。當初,由於神佛一再於鸞中開示,故成立「德教尋源委員會」,組織尋源代表團,於是發現廣東潮陽的紫香閣門亭上有「南昌流傳」四字;故又尋到江西南昌,終於在南昌找到了源頭,亦即南昌有座紫陽山,山頂的紫陽宮正是「純陽道壇」的紫金閣,從而印證南昌的紫金閣是德教五百年前的創始閣,並確認「德教的根源是道教」。


此外,從當地文化局的存檔資料中也得到證實,因為資料內容是如此寫的:「潮汕的德教,乃是道教呂純陽祖師的門生由南昌下潮州傳播德教的。」文化院於前年底參加第四屆德教環球大會鸞時,神佛也一再於鸞文中鼓勵本院在高雄創辦「紫雄閣」,並指示尋源委員會的十三位委員負責籌策。事至如今,華僑的德教會實與高雄市文化院本同一家了。


繼續閱讀:(全書55頁):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